非遗与奥运结缘,潍坊花灯登上巴黎舞台!
来源:知识产权报 时间:2024-08-08王永训在制作“中国龙”花灯 资料图
巴黎奥运会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以此为契机,近日,“龙马风度 体育精神——中华体育文化展”在法国巴黎巴士底设计中心隆重开幕。此次活动将图文、文物和数字技术相结合,打造沉浸式体育文化展示空间,将中华传统文化带到浪漫之都巴黎,生动、真实、立体地向世界展现中华体育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展上,有一盏气势磅礴的“中国龙”花灯,吸引各国游客的关注。这盏花灯出自国家级非遗项目潍坊风筝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永训及其团队之手。“奥运会是全世界关注的大事,能借此机会展示我们制作的非遗作品,心情很激动。我有信心用这门老手艺,给世界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潍坊风筝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永训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非遗与奥运结缘
奥运会不仅是竞技比拼的舞台,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龙马风度 体育精神——中华体育文化展”共展出中国体育博物馆馆藏精品139件/套。今年是中国甲辰龙年,中国奥委会、国家体育总局为出征巴黎奥运会,特别准备了相关的“中国龙”元素,色彩绚丽的“中国龙”花灯就是其中的一件。花灯悬挂于展区中央,高6米、宽5米,由王永训带领团队历时一个多月扎制完成。“巨龙”全部使用竹子扎制,既保留了传统工艺,又将光电效果和现代技术手段巧妙融入其中,使得整件艺术品更加生动活泼,时代感十足。
“今年5月,山东省体育局与潍坊市体育局联系到我,问能不能做一件以‘中国龙’为主题的非遗展品。作品完成后将被送至法国巴黎展出,以配合巴黎奥运会。了解基本情况后,我觉得这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荣耀,有信心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立刻动手赶制设计图。”王永训介绍。
设计之初,由于时间紧张,王永训考虑制作一个龙形的大风筝,与委托方多次沟通后,结合展览馆现场情况,决定采用花灯的工艺。起初,王永训设想让“龙”以俯冲之姿出现,但考虑到场馆的古建筑风格,最后决定采用支撑架结构,这样既保证了花灯的震撼效果,又避免了对场馆原有风貌的破坏。
“我们以前制作的花灯多用钢筋焊接,这种方式从技艺上来讲比较简单,用时也少。但此次制作的花灯重量大约有150公斤,为了安全性与降低运输的成本,最后放弃了钢筋焊接,选用传统竹子扎制技艺制作。”王永训表示。
在潍坊风筝的制作过程中,竹子扎制技艺很常见。对于潍坊风筝传承人王永训来说,竹子扎制风筝轻车熟路,但将这门手艺用在花灯制作上,对他来说却是个不小的挑战。
“以竹子为材质,花灯的整体重量可以减轻很多,总重量约30公斤。解决了材质问题,新问题又来了。这条‘中国龙’花灯制作最难的部分不是整体架构,而是细节的处理,如龙鳞的制作,数量庞大,每片的弧度都要相似,这对我们提出很大挑战。对此,我们把竹筋加热定型,然后捆扎固定,虽然工序复杂,但全竹扎制既符合重量要求,也能展现潍坊风筝这门老手艺的独特魅力。”王永训介绍。
老手艺出新出彩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奥运火炬从北京这座全球首座“双奥之城”到奥运百年故地巴黎,奥林匹克精神跨越时空,推动中法人文交流“双向奔赴”。在此次“龙马风度 体育精神——中华体育文化展”展上,吸引游客目光的还有围绕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开发的书签、徽章、卡游等精美的文创产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只有守正创新才能让流传千年的老手艺在新时代依然历久弥新,出新出彩。
王永训正是秉承这一理念打造“中国龙”的。他介绍,这条“中国龙”花灯从材料选用、色彩搭配到制作技艺等,保留了潍坊风筝传统技艺的原汁原味,但也在积极寻求创新,融入现代元素。其中,配色就是结合了当下最流行的“国潮”风格。
“与以往传统花灯不同,这条‘巨龙’没有采用红色、绿色、黄色、黑色等传统配色。我们反复研究,向委托方提供了多个方案,最终按照委托方要求,根据场馆和奥运会主会场的颜色搭配,确定了一套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能体现法国时尚之都的色彩搭配方案。同时,在花灯内装置LED节能灯,满足了低压安全用电与多重灯光搭配要求,让这条‘中国龙’花灯在夜晚更加璀璨夺目。”王永训说。
这次创作“中国龙”花灯,并不是王永训的首次创新。2016年,由他制作的木鸢风筝《飞鹰》,曾作为神舟十一号搭载纪念物成功进入太空。
“当时接到这项特殊的任务时,我也是备感光荣。作为航天搭载纪念物,既不能占地太大,也不能太重,这就需要在工艺和选材上创新突破。我和设计施工团队不断地推翻、改进、完善方案,最后制作完成的木鸢风筝重量只有300克,呈折叠式,仅有A4纸大小,托在手中非常轻巧。我给它起名叫‘飞鹰’。”王永训介绍。
创作“中国龙”花灯,并非王永训首次与奥运结缘。早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他便受伦敦奥组委委托制作整台歌剧《诺亚方舟》所需道具,让中国传统文化登上世界舞台。
除了深耕潍坊风筝传统技艺,王永训还成立了集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展览、服务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公司,该公司先后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潍坊风筝)传习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风筝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县布玩具保护单位等。他还对自主设计开发制作的300余件风筝、花灯作品进行版权登记,积极推动潍坊风筝这门老手艺跨界融合,开发多款文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报记者 李伟)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原标题:潍坊花灯登上巴黎舞台)
(编辑:晏如 责任编辑:吕可珂 审校:冯飞)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